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1:02 点击次数:101
新中国成立之后,为了使得我国的军队建设更加正规,培养更多适合现代化战争的军事人才,国家决定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。
军事学院的创办,让我国的建军阶段从初级进化到高级阶段,是一个标志性的成长。所以中央高度重视军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,任命刘伯承担任院长。
在军事学院的建设过程中,摆在刘伯承面前的就是教员的缺失这个严重的问题。为此,刘伯承决定尝试从国民党将领中挑选人才,作为我国的军事教员。俘虏廖耀湘就是刘伯承看中的其中一位。
入黄埔军校,获蒋赏识
廖耀湘是湖南人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,作为耕读世家,廖耀湘很大程度上也会继承家中的传统,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先生。
家底殷实的廖耀湘从小就接受了旧式教育,但是那个战乱的年代,安安稳稳的耕读生活成了一种奢望,他的父亲也不是迂腐之人,很快就把廖耀湘送到了新式学堂学习。
展开剩余86%中学毕业之后的他决定从军。1926年,廖耀湘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。这对他来说是个投笔从戎的好机会,所以他十分珍惜。在学校里,廖耀湘就是一个标准的学霸,他名列前茅,不和其他人玩闹,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情能够让他沉迷。
在黄埔军校学习了四年之后,廖耀湘决定去国外留学,成绩列前三甲的他却被刷下来了,而且原因十分荒谬,说他个子矮,长得不好看,这让廖耀湘十分气愤。
他夜闯蒋介石的公馆,要讨个说法。蒋介石看他成绩确实十分优秀,也有胆识,
所以便钦点让他去公费去法国圣西尔学校留学。
圣西尔学校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学校,是世界“四大军校”之一,含金量很高。廖耀湘去到法国学习之后,也充分吸收了先进军事学校所给予的养分,他的军事才能被充分发掘,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最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。
而蒋介石让廖耀湘留学的举动,让廖耀湘对蒋介石十分感恩,于是回国之后,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,成了蒋介石手中的一把利刃。
“丛林虎”入缅作战
回国之后的廖耀湘,很快就加入了战斗,在抗日战争期间,展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。
1939年,昆仑关战役爆发,廖耀湘率领64团成功切断日军之间的联系,为其他军歼灭守军创造了条件。廖耀湘本人也在昆仑关一战中成名,被提拔为新22师师长。
1942年,廖耀湘与杜聿明一起率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,廖耀湘带领的部队为新22师。后来由于上司杜聿明的指挥进入野人山,让新22军损失惨重,折损了一半的人。
野人山里有野兽出没,还没有食物,廖耀湘作为师长,一直走在前头为大家探路,带领着他们走出了野人山。
出山之后,廖耀湘去到印度,
带着剩下的新22师在印度兰姆伽整训
,他们换上了美式装备,加上从昆明过来的新兵,廖耀湘开始重新组建新22师。
因为第一次入缅作战,廖耀湘就折损了许多兵力,这让他对原始森林有了新的认知。为了不重蹈覆辙,他在部队训练的时候,经常带着人去原始森林里面进行地形的考察,深入了解原始森林。
他编订了《森林作战战法》等书籍,结合自己的军事作战经验,传授给其他人
。被原始森林“教训”过的廖耀湘,已然正在逐渐成长为一只凶猛的“丛林虎”。
经过严格训练之后的部队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升,装备也十分充足,正等待着第二次缅甸战役的爆发,可以一雪前耻。他们很快就消灭了有“南亚丛林之王”的日军王牌军团,歼灭敌人高达2万人。
这一次缅北反攻战的胜利,让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十分高兴,
廖耀湘也晋升成为新6军军长,
率领着新6军打通了滇缅公路,连战皆捷。廖耀湘因为此次入缅作战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,美国和英国也授予了他相应的勋章,表示对这只“丛林虎”的肯定。
成军事学院教员
回到国内之后,蒋介石开始内战,国共双方再一次站到了对立面。蒋介石为了夺取东北,任命廖耀湘为第九兵团司令,让他带着新6军去到东北作战。
这个时候的国军虽然战斗力不减,但经过抗日战争的人民群众,并不像看到国内再爆发战争,所以国民党没有得到任何群众支持。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毫无群众基础的国民党除了有强悍的战力之外,并没有其他支撑,加之国民党内部派系错综复杂,并不一条心,所以在辽沈战役的时候,廖耀湘即使有出色的指挥能力,也败在了解放军的手下,成为俘虏。
成为俘虏的廖耀湘并没有受到苛待,反而因为能力突出,且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卓越的贡献,所以被解放军以礼相待。
后来廖耀湘发现自己的老长官郑洞国并没有牺牲,而是暗中投诚之后,他也改变了自己只能忠于蒋介石这一思想,站到了人民群众这边,后来廖耀湘去到功德林改造。
在1951年,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,也是廖耀湘被俘的第三年。
刘伯承前来功德林邀请廖耀湘,希望他成为军事学院的老师,
主要讲述廖耀湘在缅甸作战时自创的丛林战法,还有讲述在辽沈战役期间,国共双方的优缺点,以及给中国当前进行的军队建设提建议。
刘伯承当时对廖耀湘说:“这些问题,只有你能讲。”而廖耀湘看刘伯承十分诚心,同时也是为了中国的军事建设,也不好推辞。
他走上了军事学院的讲台,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。这时,他不再是一个战败的俘虏,而是一个有独特作战技法的军事老师,讲台下的学生有些还是交手过的老熟人,也没有针锋相对,反而是认真听讲,认真对待。
到1961年,廖耀湘被特赦,晚年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,得以善终,离世后中央将其骨灰盒放置八宝山革命公墓,让后世敬仰。
小结:
廖耀湘是一个出色的军人,他十分喜欢行军打仗和训练,没有其他不良嗜好,而且在抗日战争的时候,也立下了汗马功劳,让日本人胆战心惊。
然而就是这样一把利刃,因为效忠蒋介石,而让自己成为俘虏。作为曾经的敌人,共产党并没有赶尽杀绝,而是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,成为一名军事老师。这或许是他成为俘虏之后,唯一能够让他得到安慰的事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